A:虽说是经济学专业毕业,但实际上在这边学得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在国内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中文的,来日本以后在专业术语转化方面还是比较棘手的;再加上其实大学时候的经济学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虽然不能说是从头开始,但也算作重新起步的一个过程。这里我想表扬一下行知的讲义和课程设置,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比如,经济学第一节课我记得是从高中数学开始讲的,所以就算转专业没有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消化。再比如计量经济学需要学习一些编程,虽然实际考试中并不会真的考到这些,但是学习了编程对于以后深入学习经济学有一定的帮助,而行知恰好就有开这门课,这点让我觉得很贴心。
A:来之前其实就给自己定下了东大的目标,但是我刚来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这就好像大家小时候都会有一个北大清华梦,但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多远,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不知道的。东大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个梦,即便是现在手里已经握着东大录取通知书的自己,也觉得能合格真是很意外。
A:其实我的学习方法可能不是很有借鉴意义,因为我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比如说研究计划书吧,我从大二开始拖延,一直拖延到来日本了还是没有写好,要不是因为行知的老师把研究计划书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下来,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得了(笑)。所以,针对我的惰性,我会采取“懊悔复习法”。
A:是的。在我每次浪费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会有意识地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醒自己已经浪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周围人都已经完成了进度,这时候我心里的危机感和自责感会达到巅峰,这时候复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A:虽说我对于时间的把控能力非常弱,但是时间规划我还是会做。比如,托福最晚什么时候必须考出来,研究计划书最晚什么时候一定要写出来之类的。虽然,所有的规划都被我拖延到了最后一天才完成,但好在所有的计划都按期完成了。
Q:除了“懊悔复习法”,你还有什么独家的学习方法吗?A:要说方法其实算不上,就是我在坐电车的时候发现,很多日本人在通勤的路上会捧着《日本经济新闻》,我也瞄到过几眼标题,然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经济学素养其实还是不够的。比方说,以前学过的一些中文的经济学知识要怎么用日语地道地表达;日本人是怎么看待一些经济问题的,这些我都不太了解。于是,我也狠下心订阅了《日本经济新闻》,每天坐车的时候就看,并且刻意地去记一些时事热点的社论。A:我觉得对我来说非常有效。早大今年的小论文考到了中美贸易战,而我恰巧在报纸上看到过关于中美贸易战的社论,这使得我写小论文的时候下笔如有神。虽然早大经济学今年招人很少,我笔试也没有答得特别突出,但我还是成功合格了,我觉得和这篇小论文是分不开的。早大的成功也为我考东大积攒了一定的信心。A:是的,一是因为心态放松,而是觉得东大虽然偏题怪题很多,但是人难亦难,大家都做不出来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但是让我比较意外的是,面试的时候一直让我在黑板上做博弈论的题目,所以我在这里想推荐考东大经济学的同学们多看一些博弈论相关的书籍。对了,英语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因为我这次面试就有一位欧美教授向我提问了。A:我在考前就预想过会有欧美的教授,所以提前把问题都用英语演练过,常用术语也都用英语准备过,一直到走进教室前,我的脑海里都是如何用英语回答教授问题,有备而来心态也就会好一些。
A:我的建议就是多听老师的话吧,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吃过亏,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听老师的建议,老师们都教学经验很丰富,充分信任他们,最后一定结果不会差。另外,把行知两本经济学的教材过一遍,我觉得考学完全够了。Q:那也会建议大家和你一样使用“懊悔学习法”或者订阅报纸吗?A:我还是不太建议的(笑)。这两个其实都是比较被动的学习方法,而且日本的报纸真的很贵,我是为了强迫自己看才去定的。但其实,现在网络那么发达,类似的信息网上都有大量的资料可以查阅,所以主动一点的同学可以自己多查、多看,克服了惰性就是成功。